以前所聽到的訊息是,DisneyLand原本要蓋在現今月眉主題樂園的用地,因為交通問題...政府被說成圖利財團所以導致DisneyLand 退出台灣,原來我所聽到的訊息有錯,要在現今月眉主題樂園的用地蓋的是華納影城而非DisneyLand。
因此我要對於之前聽我說錯誤訊息的朋友說聲對不起
但現在的情況 政府還不是為了月眉主題樂園建設了一條道路直達大門!這就沒有官商勾結?!
但是月眉探索樂園的品質 真的連九族文化村都不如。園內遊樂設施故障與不開放的比比皆是,開放的設施則生鏽老舊的痕跡清晰可見,園內商店的布置跟一般市區內的商店沒有兩樣,所賣的東西一點紀念意義都沒有,而下午的遊行,車輛上的裝飾也是長滿了蜘蛛網,老舊的痕跡也非常明顯,開園到現在尚未滿10年,就已經病態百出,那這種遊樂園還有什麼存在價值呢?
會有這樣的遊樂是因為台灣人做事習慣總是有就好? 不求完美!還是政府領導無方?
這篇新聞最後點出台灣目前的病況
「台灣,不是沒有機會,只是,機會都流失在自己手上。 」
迪士尼樂園 曾與台灣擦身而過

本報記者王雪美

廿多年前,迪士尼公司曾經來台灣叩門。 @ http://udn.com
當時,迪士尼慎重考慮在亞洲設立全球的第三座迪士尼樂園,考慮的地點包括日本、台灣和東南亞幾個城市。
迪士尼需要廣大的園區,日本和台灣比較,台灣土地成本低很多,考量地理位置觀察,台灣還居亞洲中心位置,應該可以吸收鄰近國家最多的客源。
但是迪士尼最後評估認為,迪士尼一年至少要六百萬人次入園才不會虧本,外來人口必竟有限,迪士尼第一考量是本地人口,台灣當時人口還不到兩千萬人,而日本已有一億人口。
十三年前,台灣第二次和國際知名主題樂園接觸。
當時政府宣布,台糖將釋出台中縣月眉一塊兩百公頃的土地,計畫開發一座中型主題樂園,而且要國際招商。
最後有兩家企業競爭,一是中華開發與美國華納兄弟公司合作,擬建一座華納影城,將好萊塢電影的布景、道具、特效等相關設備都搬到影城,讓參觀的遊客身歷其境,很類似現在的環球影城。第二家是台灣的長億集團,也就是現在的月眉育樂世界。
但當時華納提出政府的協助,一是高速公路交流道須連通華納影城,二是鄰近區域變更為商業用地。這些要求遭到外界「政府圖利財團」的質疑,最後華納撤出台灣。
幾年前迪士尼評估要在上海,還是香港增設迪士尼時,香港的條件不見得比得過上海,但香港政府積極爭取,給予各種承諾,迪士尼才在香港落腳。台灣,不是沒有機會,只是,機會都流失在自己手上。 【2005/09/12 聯合報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